黨建強會 - 學界動態(tài)

四川省地理學會科普研學專業(yè)委員會2025年學術交流會在綿陽師范學院成功舉辦
發(fā)布時間:2025-04-02 來源:中國地理學會

2025年3月27-30日,四川省地理學會科普研學專業(yè)委員會2025年學術交流會(暨研學旅行設計大賽)在綿陽師范學院成功舉辦。本次會議以“科普研學助力地理學科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省高等院校、教科院所、中小學、博物館及政府部門的200余名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及學生代表,通過主題報告、分會場研討、研學旅行設計大賽等形式,共商地理科普研學發(fā)展大計。


3月29日上午,開幕式在綿陽師范學院厚德樓報告廳舉行。綿陽師范學院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院長陳浩教授主持,四川省地理學會副秘書長胡穎、綿陽師范學院科技處處長韓黎分別代表四川省地理學會和綿陽師范學院致辭,綿陽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副主席何勇出席開幕式。

主會場


主會場特邀7位專家作專題報告,報告內容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服務等多領域,為地理科普研學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實踐范本。四川省教科院韓加強提出中小學研學課程設計應注重“學科融合與實踐導向”,結合案例強調研學課程應打破學科壁壘,注重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綿陽市教科所諶建民通過構建“中學生地理實踐力動態(tài)監(jiān)測體系”,強調評價機制對素養(yǎng)提升的推動作用;5·12汶川地震紀念館黃艷以場館資源為例,探討“災難教育+科技賦能”的科普新模式;四川師范大學程武學呼吁通過“天地協(xié)同”研學活動深化地理科學認知;樂山師范學院喬恒忠解析峨眉山—樂山大佛的地球科學科普研學價值;綿陽師范學院蔣溢系統(tǒng)闡述了地理研學活動的三維設計框架,建立包含知識掌握、實踐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多維度的綜合評價體系;綿陽師范學院林孝先分享“科普苔”團隊在高??破罩驹刚呓M織化建設中的實踐經驗。

特邀報告


下午的分會場活動分為教師組與學生組。13位高校研究者與中學一線教師在教師分會場圍繞跨學科科普研學、資源開發(fā)、項目式學習等主題展開交流。12組學生代表在學生分會場展示創(chuàng)新科普研學案例。

分會場


28日還舉行了研學旅行設計大賽,29支參賽隊伍赴北川老縣城遺址實地考察,圍繞地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等主題完成方案設計。教師組與學生組分別進行答辯,評委組從方案的主題契合度、完整性、可行性、教育學、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最終評選出優(yōu)秀案例,展現(xiàn)了地理學科的實踐魅力。

研學旅行設計大賽會場


此次會議為四川省地理科普研學事業(yè)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臺,通過學術與實踐的雙向融合,為地理學科創(chuàng)新注入了新動能。


本次會議由四川省地理學會科普研學專業(yè)委員會主辦,綿陽師范學院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原資源環(huán)境工程學院)、資源與環(huán)境科普教育平臺(簡稱“科普苔”)承辦,四川世界遺產普及基地、四川民間文化普及基地、諶建民名師工作室、付頂斌名師工作室協(xié)辦。


合影


(四川省地理學會供稿)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地理學會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大屯路甲11號

郵政編碼:100101

電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頁網址:http://www.thyssenkruppinspections.com

電 話:010-64870663

傳 真:010-64870663

版權所有:? 2001-2025 中國地理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大屯路甲11號      郵編:100101
電話:010-64870663      傳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備案/許可證號碼:京ICP備18020997號-6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3842
技術支持:北京智聯(lián)軟件技術有限公司